美好从接纳自己开始

文 / 陈玉莲

说到“美好”,你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你是否觉得“美好”一定要包含正面的条件呢?

身体健康、个性鲜明、家庭和谐、爱情甜蜜、事业有成、财务稳定、大富大贵、声名远播、梦想成真……这些正面的形容词,无不和想象中的美好挂钩。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没办法拥有以上这些条件,不满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反而去向往别人、希望变得和别人一样,真的是生活不美好吗?或许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无法接纳自己,无法面对和承认发生在自己、家庭和家族中的事。

无法接纳自己可能和我们生命中所受到的伤害息息相关。打个比方,如果人们经常拿 A 和 B 两兄弟的外貌来作比较,而 B 往往是被夸奖的那个。面对经常被夸奖的 B,A 会逐渐产生被比下去的感觉,从而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没有自信。

有个个案 G,通过协谈展示了接纳自己的生命经历后带来的改变。G 以她的协谈体验,印证“美好”并不依循着一定的方程式进行。

从无法面对到坦然面对,G 经历了什么?

协谈时,我和 G 先从情绪聊起。

开始时,G 非常抗拒面对自己的情绪。我先引导她辨识自己焦虑与害怕的情绪,再让她尝试感受自己的情绪。G 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地坐了一会儿,说:“我的心好像堵着一块大石头那样,我很怕,手一直在发抖。”

“嗯,你能够把手放在心的位置吗?”我问。G 把手放在心口后,我引导她透过呼吸陪伴自己的情绪。

她逐渐与焦虑、害怕共处,接着开始述说曾经发生的事情,包括堕胎的经历。我引导 G 对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表达伤心、心痛和深深的内疚。述说的过程让她释放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情绪,接纳在她身上涌动的感受。

我静静地聆听和支持 G,让她可以放心地表达和哭泣。

接下来,G 所看到的内在画面也有了变化。

G 的内在画面很丰富,仿佛电影画面般一幕幕出现。面对孩子的时候,G 看到的内在画面是灰灰暗暗的,她和孩子被一团雾包围着。

“我向孩子表达情绪和感受后,我看到的画面亮了起来。孩子也变成了一道光,慢慢地离开了。”

这样的移动和变化,诉说着 G和孩子的生命移动到新的一站,开展新的旅程。

其实,G 首次来协谈时,就在内在画面中看见了自己没来到世上的孩子,并了解她的下腹不舒服与之相关。然而,当时的 G 选择了保持沉默、守着秘密,还无法深入正视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的自责和内疚。直到这一次的协谈,G 再次看见自己的状态和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有关。

因为经过了前几次协谈,G 和协谈师之间有了更深的信任。这一次,她不仅说出秘密,更对孩子坦承自己的感受。她尝试去触碰心中的痛,让自己能够留下悲伤、愧疚的眼泪。渐渐地,她压抑的情绪流动了,转化成开心地承认自己曾经是个妈妈。这就是透过协谈深入情绪后,从疗愈过往创伤到接纳自己的方式。

感受潜藏在心底深处的情绪、面对它、接受它、释放它,才能够摆脱捆绑生命的绳索,让生命移动或自由。那一刻,我们接受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做了怎样的决定,我们都可以宽恕自己、接纳自己。“美好”就在那一刻来到我们心中。

**文章内提及的人物和内容经过化名与修改。

我是陈玉莲,耕心生命教育创办人,2018 年开始投入生命教育领域。我深信不论当前的生活状况怎样,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幸福、更满意。

通过课程、讲座、协谈等方式,我在每个人的心中播下生命成长的种子,让大家有机会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翻译突破语言障碍,扩大市场,为企业打开多元文化市场的大门。
翻译协助品牌扩大受众群体,开启全新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