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内在小孩”是一段探索自我、接纳阴影、并逐步疗愈的旅程。以下分享,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内在小孩并进行疗愈~
回顾成长历程,觉察父母教养(形塑)方式的影响
*过度溺爱: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习惯被满足。
*贬低羞辱:导致自卑与不自信的性格。
*缺乏聆听:孩子压抑情绪,缺乏安全感。
内在小孩模式
*为满足父母期待或保护自己,孩子可能发展出“乖巧听话型”、“贴心懂事型”等应对模式。这些模式如何影响我们,是理解内在小孩的重要一步。
*有些孩子为吸引父母注意,调皮、使坏、闯祸、制造问题、经常生病……,希望博得父母关爱的眼神。
整理过去经验,觉察内在情绪、感受和身体状态
*唤醒记忆与感受:整理过去经验,释放压抑的情绪、陪伴感受,特别是童年的伤痛,如:不被理解、被忽视、被遗弃、心碎等。
*理解和陪伴接纳情绪:强烈的情绪,大部分来自童年未被疗愈的创伤,这些情绪反映着内在小孩的伤痛。当情绪来临时,深深地呼吸,陪伴和接纳它。
*觉察身体的反应:当愤怒、焦虑、悲伤等情绪出现时,觉察身体的状态(如:心跳加速、肌肉紧绷、胃不舒服、胸闷……),有助于发现未被处理的内在伤口。
面对和表达内在小孩的伤痛
*面对是疗愈的起点,不再压抑或逃避情绪。
*情绪表达方式:通过写日记、画画、倾诉或参与疗愈工作坊,释放情绪、疗愈伤痛。
*自我对话:与内在小孩进行对话,问自己:“当时的我,需要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害怕或受伤?”想对当时的自己,说些什么?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真正的疗愈,来自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习温柔地与自己相处,从陪伴和安抚情绪开始。
看见“内在小孩”不仅是认识过去的自己,也透过理解、接纳与疗愈,重新开始我们现在的生活。透过整理成长的历程、面对情绪伤痛并逐步接纳阴影,才能走向完整的自我。
转引自:关系花园心灵捕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