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美薇
“为死亡做准备不是待办事项,而是一辈子的功课。”
2022 年 3 月 17 日,文玉工作室举办了“生命寻旅”系列的第二场讲座——“撑伞的乌鸦:打开生命的维度”。文玉创办人陈玉莲与来自一圆的主讲人陈勇丰在线上带领大家谈谈生命,说说死亡。
看待生命礼仪师的态度
勇丰曾在脸书的文章里以乌鸦形容殡葬业,以伞人形容生命礼仪师。勇丰认为,乌鸦啃食动物的尸体,人们觉得恶心;而生命礼仪师常年与尸体打交道,让大众产生不舒服的感受。然而,乌鸦和生命礼仪师的工作是必然的,他们都在维持着社会和环境的秩序。
以伞人的形容生命礼仪师传达了勇丰对于殡葬业的态度,即希望能够在客户人生低谷时为其撑伞;也同人们看见殡葬业者唯恐避之不及而快速“闪人”谐音。生命礼仪师看似不受到大众的喜爱,却为我们的生命带来重要的协助。
对死亡的观察和感悟
死亡可能降临在各个年龄层,并非老人和病人的专利。从事殡葬业多年,这一份职业“逼迫”勇丰正视生命消逝的无常。
面对各个年龄层与不同离开方式的往生者,勇丰希望大家能在死亡之前好好地告别和进行沟通,尽可能消除对死亡模糊的认知。他提出,虽然传统华人社会面对哀伤的方式是避而不谈,让这一份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但年轻一代的华人开始逐渐习惯抒发伤痛,从而面临了传统与个人需求矛盾的局面。因此,逃避死亡的课题不再是唯一的选项,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了解死亡,面对死亡。
我们能为死亡做什么准备?
为死亡做准备并不是单方面被动地“等待死亡”,而是主动地增加“我”和他人的相处时间、更深刻地了解对方、尽可能地享受在一起的时光。
然而,对于无法在生前做好“死亡准备”的往生者和家属,勇丰希望能够通过一圆客制化的服务减少家属的遗憾。丧礼并不仅仅是一板一眼地跟随规范,而是需要细心观察往生者和家属,找出能够缓解家属遗憾的方法,并邀请他们为往生者做一些事,将遗憾化为行动。
印象最深刻的丧礼
在近期策划的丧礼中,勇丰认为最深刻的一场是为一岁的婴儿举办的。往生者是经过重重波折生产的双胞胎之一,而另一位双胞胎不幸胎死腹中。原以为婴儿生产后一切顺利,但某天婴儿喝奶时不小心呛到,送往医院却不治。
为了好好地送别孩子,婴儿父母联络了一圆,为短暂来到人世中的孩子举办了一场温馨的丧礼。一圆为他们准备了印有孩子脚印的相框、送给他们一本相册,里面有小孩的一小撮头发以及拍下的照片。婴儿父母将孩子曾经存在的证据留在家中,希望能够告诉他在家里是得到重视的。
“向死而生”的可能性
“死”是华人忌讳的话题,“向死而生”自然也不是华人文化所倡导的。然而,逃避、避忌死亡其实并不会延迟它的到来。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后一份功课,需要我们用漫长的时间去学习。弥留之际,大部分人遗憾的是还未做过的事情,而不是已经完成的事做得好不好。在生命的终点往回看,此刻的挫折变得如此渺小。因此,以死亡为起点看待生命,带给了我们面对生活与挑战的勇气。
了解死亡并不可怕,也不会带来霉运。让我们先从身边的爱人、亲人开始,讨论自身的告别,在死亡来临前做好离开的准备。
推荐阅读:辜伟伦和陈勇丰守护生命最后的旅程
欢迎观看和分享完整视频。
*由于一圆当天接到紧急案子,因此仅勇丰参与讲座。
*点击领取一圆“愿之信”,让留下来的人,懂得如何和你告别。
*若对死亡的课题感兴趣,欢迎到文轩书苑选购相关书籍 ≫ 谈谈死亡这件事。文轩书苑也送出价值 RM5 的折扣码(JADEMAG5)。需符合条款与条件。
合作联络
每一份职业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运转而存在,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当我们说了解这一份职业时,我们是否真的全方位了解?又或是,我们只知道该职业笼统的工作内容,便再无其他?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就算是在同样的行业,每一位身在其中的人的感受和看法不尽相同。对于占据生命大半辈子的工作,你是否有话想说?
为此,我们推出了“达人 Cafe” 和“生命寻旅”系列讲座,诚挚欢迎各位在职者、专业人员、品牌创办人联络我们,分享您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