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角
“妈妈我爱你。妈妈我喜欢你。妈妈我永远爱你。谢谢你。”
“谢谢你买游泳池,我爱你。妈妈和姐姐也爱你,我喜欢你,我们一起爱你。”
一年级的幼女,习字不多,却用她仅能懂的文字,努力地在字条上书写着最简单明了的爱。每个字顿时都化成迷你喷泉,不断地在我心底涌出爱,让我如沐浴在温泉里,久久不能自已。
此时,长女正在屋外用透明小桶和水管为我们的小花园浇水。她说要帮公公浇水,否则等他们两个星期从新加坡回来了,植物都枯死啦。然后,还主动帮我准备晚餐的材料。两姐妹也各自主动做好自己的功课、收拾好隔天去上学的书包和换洗衣物,还有必须完成家务等。
我望着两个忙碌的小背影,脑海里浮现许多细碎的温馨片段,像闪着光的萤火虫,告知我爱的存在。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温柔而有边界?这些亲子书里,屡屡提及的字眼,同一个字,大家却有自身的独特理解。我努力想做好妈妈这个角色;想摆脱传统家庭教育的束缚,进而闯出属于自己的阳关大道。于是,我沿路斩关夺隘,甚至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叛逆区。行至今日,我问自己,还在想要的这条路上吗?
我要两个女儿讲福建话和客家话,皆因此为宝贵的传承,也不要长辈为了迁就她们改换语言。我为她们剖开 BLW 自主进食的副食路,是盼着她们未来好好为自己眼前的三餐负责。面对面的交流上,我却是沿着过去的专制手段,务必要她们听话乖巧。尤其是性格较倔犟么女,在她三岁前,我为了阻止她的叛逆与嚎啕大哭,打骂关都做完。做完再送她如裹脚布的道理当甜枣。自以为是的以上对下教育模式,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往满盘皆落索的结果奔去。
是在大马实施行管令期间,我在家教五岁么女读书时,逐渐有了转机。网络有句经典流行语: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真的形容得太贴切。每次同样的字教超过三次,我声音的分贝即会调高,直到最后双方大吼大叫收场。
好几次,我都激动得拍打桌子和摔她的书。看着她幼小的身子抖了一下,满脸惊恐与防备,还有不愿服输的对立。深埋的记忆突然在脑海里炸开来!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那些必须听话才是孝顺孩子的因子,至今未曾离去。
后来,我陆续听了樊登老师的亲子教养书,理解脑科学所说的,在孩子教作业时,我的打骂会让孩子启动杏仁核打或逃的防御模式。孩子会花80%的精力在跟我抗战,孩子产生恐惧时,脑袋其实一片空白,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话。
“你作为一个家长,你哪儿来那么大的自信呢?你把你的生活搞得特别好吗?你怎么就能够认为,你对你的孩子所做的决定都是对的呢?这是来自于莫名其妙的自信心。”
这些话,震得我有些招架不住!深思熟虑后,我在对她们的教养里,注入更多的爱与耐心,也是给暴躁易怒的自己新锻炼。除了给她们较多时间去哭与发泄;冲突后互相道歉与交流,更是我们的家庭文化。我也在每天手写日记里,书写她们的三个亮点。长女要求给她看,渐渐地,她变得比之前更主动积极去帮我做东西。么女每次冲突后,皆会第一时间张开双臂说:“妈咪抱抱。”
拥抱,代表着即使她犯了错,我还愿意继续爱她。她怕被骂后,妈妈不爱她了。我抱着她,一次次地诉说爱,直到两个人在眼泪中真心和解。
每次爆发冲突时,我察觉到是彼此的焦点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当时,我在教长女做数学。无论我教了多少次,她都有听没有懂。她后来抬头问了一句:“妈咪,要花多少时间完成?”我方恍然大悟。在此之后,我会在事前跟她们先了解对于此件事的焦虑是什么。解决了这个,才能打开任督二脉,快速得到解决方案。
要携手与共走在同一条亲子路上,放下执念的滤镜很重要。就如,那纸上的错字,对于我这个华文洁癖的妈,是花了不少力气忍住不纠正她。而且,纠正了她不肯改。转念一想,孩子喜欢写字的快乐,远比这些错字来得重要啊!每次,我都因这些小瑕疵毁掉了原有的轻松愉悦局面。看开点,路才能越走越宽。有句话现在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你只是孩子的副驾驶,把方向盘还给她们自行作主吧!
愿我们在这条路上,一路生花,开出千千万万朵幸福亲子花,护送我们走向旖旎美好的未来。
孩子是我们的老师。透过孩子,父母有机会重新学习沟通的方式和如何给出爱。丽丝文中写的“拥抱,代表着即使她犯了错,我还愿意继续爱她。”读着,满心感动。在教养的路途上,我们或许无意识地重复了父母教养我们的模式。我们紧抓孩子的“错误”时,或许也在紧抓自己儿时的“错误”。除了可以拥抱“犯错”的孩子,我们也可以试着拥抱“犯错”的自己。祝福天下的父母,都能欣赏孩子,欣赏自己。
陈玉莲
耕心生命教育让每个人通过深耕内心世界,更新原有的生活模式与信念,走向生命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亲子心路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旅程。或许你的故事能够成为一盏明灯,照亮他人前方的路。
欢迎投稿。文章一旦获选,可获得由耕心生命教育赞助的 RM50 稿酬。
欲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