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媲仙用声音说故事

文 / 黄佩琪

尽管现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但相信传统媒体——电台还是离不开大家的生活。驾车上下班途中、在家中做家务,又或者在煮饭用餐时,许多人都习惯扭开电台收听节目,让一把熟悉或亲切的主持人声音陪伴大家渡过这段光阴。有别于电视台或一般网络上看到的视频等,电台节目最神秘的地方莫过于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形式,不管是节目、广告,都是透过声音呈现,难免让人想一窥电台的幕后推手。

这一期的“达人 Cafe”,由踏入音讯工程这一行拥有一年多经验的郑媲仙为大家揭开电台声音幕后的神秘面纱!

1. 一名音讯工程师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

音讯工程师在英文也称“Audio Engineer or Sound Engineer”,工作范围都是以 “声音”制作为主。身为一位电台的音讯工程师,工作基本上牵涉及录音(Recording)、剪辑 (Editing) 及混音(Mixing)。

2. 在录制节目/剪接时,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本身是 Ais Kacang Podcast 的剪辑师,在录制节目的过程,除了必须控制好嘉宾的录音声量,避免爆音或太小声之外,还有需要特别留意的方面是嘉宾的谈话内容及用词,以免触碰到一些敏感话题。

3. 商业与非商业的音频制作有何区别?

我进入音讯工程这一行一年多,处理过商业与非商业的音频。我认为商业音频需要花更多心思。商业音频就是有客户的置入广告或赞助,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几个事项,如客户名字一定要发音准确、作品完成后也要让客户过“耳”才能通过。而非商业的音频也马虎不得,因为是非常考自己的创意和经验的创作。

4. 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广告,一般上需具备什么条件或特点才能脱颖而出并吸引听众?

音讯工程师,就如声音魔法师。他对广告的巧思和创意,是整个广告的灵魂。没有画面只有声音的广告,要做到让听众印象深刻,就必须在选歌方面及音效制作上多下点功夫,让听众透过声音产生憧憬,发挥想象力及增添画面感。

5. 如果资料库里的素材达不到片段所要的感觉,你们如何处理或解决?

还记得早前同事在剪辑一个电台制作,稿中需要有个“哭声”的音效,即使找遍了各种资料库不同版本的 “哭声” 始终达不到同事想要的感觉,最后我们决定自己录“哭声”。我们找了一位女同事帮忙,她凭着所形容的感觉做出哭声,就这样录了属于自己的素材!

6. 为何会从文字工作转换职业跑道至与“声音”作伴?从零开始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及如何应对?

从小,电台的声音陪伴我渡过冗长的做功课时间,逐渐对电台制作产生热忱,希望长大后可以踏入电台工作。虽然毕业后一直找不到机会进入电台,后来成了一名 writer,但想踏入电台的梦想始终没有放弃过。

直到有一天通过朋友的介绍应征了一份电台制作工作,当时很幸运地面试成功,但我知道真正的挑战才要开始。我对电台制作是零基础,幸好上司和同事都愿意细心、耐心地指导:如何操控录音、声音软件、调整麦克风等等的大小事项,那时有种“天啊!我简直是再次进入学院”的感觉!

由于在这领域是一名菜鸟,为了让自己快速进步,我不断收听各种电台、上 YouTube 看教学,慢慢的一天一天上手,开始有种满足感。

7. 可否分享工作上遇到的一些趣事或难忘的事?

印象中最难忘的是在剪辑一期鬼怪节目时,需要加入恐怖音效和恐怖配乐。那天,只有我一人在工作室里剪辑,心里总觉得毛毛的,没想到同事为了恶整我,突然把灯关上,吓得我魂飞魄散地尖叫,那是我目前为止最难忘的剪辑工作啊!

8. 对本地的音响工程发展及前景有何看法或期待?

其实个人觉得大马有很多有才华的音讯工程师,只可惜这个行业在大马的就业机会没比外国来得多。希望大马有单位或组织可以设立更多相关的工作坊或更多的大学、学院可以提供相关的音讯课程,让大家可以探索“声音的世界”。

后记:

每每完成一份作品,媲仙的满足感总会油然而生,想到自己的作品将会被广大听众听到,又或者自己在电台听到自己的成品时,也是莫大的感动与荣幸。能够享受自己的工作、从自己的工作里找到满足感,我想,那是一件美好且幸福的事。

黄佩琪是文玉创意社群人物 >> 了解更多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attitude beyond the reach of AI translation.
Limitations of AI Translation Too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