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类纪录片推荐

文 / 吴欣雅

密密麻麻的工作结束,迎来安静的闲暇时光,你会怎么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呢?除了呆在家里追剧、看书、看电影,还可以选择观看纪录片。

纪录片追求真实、探索奥秘,以真实生活为创作对象。观看纪录片,我们可以了解到未曾涉猎的领域,也可以从中获得趣味,让长期无休止的压力得到缓解,并获得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

今天,小编就要来推荐一些冷门小众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没有什么华丽的内容,只有普通平凡的编辑、作家、译者、书店老板等。他们羞涩又可爱,记录的是他们在行业里坚持不懈的真实生活。他们的故事,让小编更加走进生活,也更了解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盯书机

取自豆瓣

《盯书机》是中国一档聚焦在出版从业者的纪实文化访谈节目,目前共有 20 集,每集长短约 15 分钟。此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书籍或纸媒相关的工作者,包括作家、译者、编辑、独立出版人等。采访中,他们紧张得不知道该将眼神落于何处,却也平凡真实。小编偶然打开这部纪录片,就深深为之触动。

“不被大众接受,做书还有意义吗?”

“如果重新来过,还会开书店吗?”

“YES”,他们坚定地回答。

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时总赋予它意义,却在过程中被焦虑裹挟。对焦虑的剖析,小编特别喜欢译者林叶的谈话,他说:“在任何状态下,焦虑是无法摆脱的,即便你有个铁饭碗。” 因此,作为能承担自我生命责任的个体,是积极主动地选择承担焦虑的方式,是享受过程就好。《盯书机》向观众展示了真实又接地气的谈话,从中了解到每个受访者身上不一样的色彩。正是这些平凡又真实的人,展现了对书的热爱和执着,支撑他们在出版业中坚守下去,让我们拥有诗和远方。

书迷

取自豆瓣

《书迷》是中国一档书籍类纪录片,共有4集,每集约 25 分钟,分别从做书、开书店、淘书和贩书 4 个视角呈现爱书人的精彩故事。第一集讲的是 “一本书的诞生”,从中国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的镜头下,我们可以看见一本书从无到有,要经历作者、编辑、设计师等多人的努力,每一笔一划、一字一句都安排到妥帖的位置。

放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一本书诞生后要把它卖出去并不容易,却依然有人在坚守。他们透过开书店、淘书、贩书来让每本书与命定之人相遇,让泛黄的纸页在书迷之间传递流通,与人们产生情感联系。

“纸质书是不会消失的”,朱赢椿如是说。不可否认,纸质书在百花齐放的快餐时代下日渐式微,却总有那么一些人依旧选择回归纸质书,因为喜爱,所以它有温度、有生命。小编相信,这份喜爱也是他们用心做书、读书、买书、卖书的动力,让人们在喧嚣而又湍急的生活中,能够为精神世界的角落亮起一盏灯。

书店里的影像诗

取自豆瓣

你喜欢逛书店吗?还是开书店是你的梦想呢?

《书店里的影像诗》记录了全台湾共 40 间独立书店的样貌和故事,一共 40 集,每集约 5 分钟。每间书店风格不同,包括二手书店、地下书店、“女书店”、全球最美的书店等。书店因各自老板独一无二的故事和态度而拥有别具一格的风采,坐落在各个城市和街道中展现生命力。

小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间开在村子里拿书换菜的书店——小间书菜。书店老板是一对小农夫妻,书店其实是一间老旧的碾米厂,后来成为了小而精致的书店,可以拿着书去换各种蔬菜。书店坐落在村子里,小小一间,非常可爱,又富有人情味。

40 家书店,40 种人生,每一种都让小编感动。纪录片导演侯季然(1970~至今)说:“拍这部片比较像在交朋友,我每次都和他们聊很长的天,他们敢于不一样的生活态度让我获益良多。”小编也透过这档纪录片,看到未曾去过的风景,领会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喜欢读书和书店,相信你也会喜欢《书店里的影像诗》。

如果你喜欢和书籍有关的内容,那就来看看这些纪录片吧!

Image by Arstin Chen from Unsplash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attitude beyond the reach of AI translation.
Limitations of AI Translation Too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