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谭思懿
我喜欢音乐,特别喜欢音乐。当年还在念书的我曾这么和人说:“我工作赚钱以后,领的薪水最大部分该是交给了唱片行。”果然,小时候说的话都不准,因为我上班以后薪水的最大部分是去了代购的银行户口。
由于购买的音乐专辑很多是国外歌手的作品,所以我都会托付亲自到国外购买专辑的代理,帮我把专辑买回来。身边的朋友问我,现今手机里的音乐应用程序如此便捷,为何还要花那么多钱买实体专辑呢?我只和他们说:“因为感觉不一样啊。”
图片来源:Reddit
正如那些在我收藏的专辑里的歌曲,通过收音机里的电台播出时,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在手机和网络都尚未进入我生活的那个时候,我所能及的、能够播出音乐的东西,就只有电视机和收音机。后来,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电脑辞典,我便拥有了第三种能够播放音乐的仪器。
图片来源:Pinterest
身为科技白痴的我,在弟弟无意的提点下,才发现了电脑辞典的录音功能。那时的我,听歌都靠电台。扭开收音机,坐到书桌前的椅子、把脚缩在椅子上,拿出一本本的家课,常常在书房里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电台每隔一小会儿就会播放歌曲。可是,这样的听歌体验是被动的。播放的歌曲全由电台节目人员选择,但其好处是我也因为这样认识了很多不同歌手的音乐。
知道了电脑辞典有录音功能之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有个奇妙的想法——用录音程序录下电台里播出的歌曲,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歌单。实际操作之后,我才发现这不是两下功夫的事,并不只是点击“开始”和“停止”录音的按键那么简单的动作。首先,电脑辞典的收音孔不能离收音机的扩音口太近或太远。远了,录下来的音乐会模糊不清;近了,录下来的音质又会炸裂,发出兹兹的噪声。终于弄清楚录音的距离之后,就要抓紧点击“开始”键的时机了。
由于当年电脑辞典里的录音程序还未发展出非常先进的功能,所以录音都是无法编辑和剪接的。因此,为了不影响事后聆听的感受,我就必须准确无误地在歌曲开始的一秒前点击“开始”键,然后在歌曲最后一个音结束的同时点击“停止”键。好在电台主持人往往都会在播放歌曲前念出即将播放的歌曲名称,进一段广告之后再播放歌曲,这才让我有机会做好录音的准备(虽然有时候歌曲还是会播得让我措手不及)。
当我好不容易等到喜欢的歌曲即将播放,拿出电脑辞典,打开录音程序,安置好电脑辞典,算准时机,成功点击“开始”键开始录音后……你以为我的挑战就结束了吗?才没有呢。那是因为录音的中途会有家人猝不及防地打开房门,冲房里喊一句:“诶,出来吃饭咯!”唉,看来小小年纪的我就在那时候亲自体会了什么叫“好事多磨”呢。正因如此,每当我在收音机里听见喜欢的歌,或成功录下一首歌曲时,我便会开心很长时间。
图片来源:Pixabay
直到现在,开车时我还是会点开收音机。电台偶然间播出我喜欢而熟悉的歌曲时,心里还是会渗出一丝暖意,哪怕那首歌我早已听过几十遍、近百遍。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确幸吧。长大后的我才知道,电台里有个职位叫做“music curator”,而他们就是那些常常在无意间给我带来惊喜的人啊。
Featured image: Photo by Dave Weatherall on Unsplash
Limitations of AI Translation Too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