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碎片化阅读质量

文 / 黄佩琪

还记得当年我在中小学时期,总会定期购买《星星》《学海》《中学生》这类刊物。每每拿到最新一期的读物,都会选个悠闲时段,细细翻阅,因为不喜欢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受到干扰。对我而言,阅读,必须是在一个舒适、没有太多干扰的环境中专心进行的活动。我们不但要吸收文字里的知识,还要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获得新领悟。

说来惭愧,随着时代进步,翻阅实体书的时间少了,接触最多的书反而是脸书。想起那段纸媒的阅读生活,虽然阅读量可能不多,但读物握在手里的感觉更实在。对比现在的电子时代,阅读成了唾手可得的“习惯”,只要掏出手机,就能获知时下最新的动态消息。不管是娱乐八卦、政治体育,或者最新的奶茶店、炸鸡店等消息都是“一机在手,一切在握”。其中的分享(Share)和订阅(Subscribe)功能让资讯来得快、散播得容易,但是忘记也更容易。

我们平时的空档时间,都在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渡过。四面八方涌来的新鲜消息刺激着大脑,还来不及消化上一个信息,新的信息又接踵而来,让人有“我又得到新知识”的错觉,阅读量也因此增加了。又或者各类的阅读 App,读着里头一篇篇的文章,总觉得至少自己今天读了文字。即使古人有言“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但这样的“碎片化阅读”也成为了一种自我安慰的借口。

或许碎片化阅读不及传统阅读的好,但换个角度思考,碎片化阅读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也是社会阅读风气的“救星”。碎片化阅读较灵活、丰富,也让许多不阅读的人因为电子信息,而掌握到不少新信息或接触到好文字。只要善用碎片化的阅读,其实也不是坏事。

比如,偏爱政治新闻的读者,在网络上接触到不同的新闻时,会主动蒐集相关的消息新闻,从浅阅读中再延伸阅读,增强对该事物的了解以及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又或者重新计划自己的时间,减少碎片化时间,增加大块时间,争取在大段时间里重拾书本,好好读上自己喜欢的一本好书。

总括而言,碎片化阅读固然让人接收大量知识,但从长期来看,读者必须对内容加以筛选组织再拼接,才是一个提升阅读质量的方法。

黄佩琪是文玉创意社群人物 >> 了解更多


Featured image: Photo by ROBIN WORRALL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