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佩琪
我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印刷,不管是课本、报纸、笔记本、广告、包装纸等等,都会涉及印刷。印刷在现代生活是非常普遍简单的事情,只需用电脑操作几下,连接的打印机就能印出我们需要的成品。
但,你是否想过,在几十年以前,科技尚未发达的时代,一份报纸、一则广告、一张贺年卡,甚至是一张巴士票的印刷,都是庞大的工程,需要耗上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完成的任务?那时候,人们依靠的是“活字印刷”。
图片来源:国际时报
1. 你对“活字印刷”有多了解?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动的木刻字、金属或胶泥字块为字模。印刷前,捡字员会先按照稿件需要的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进行涂墨印刷。印刷完成后再把字模拆出,留到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由于汉字数量繁多且复杂,因此中国在 18 世纪以前还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图片来源:苏炳衡印务局 · 活字印刷脸书
2. 普及化中国活字印刷术的竟然是西方人
英国传教士们为了向中国人宣教,就在 1815 年于马六甲创办了英华书院及设立印刷所。结合欧洲工艺和华人工匠的手艺,经过多次研究和设计,最终铸造可重复使用的汉字金属活字 3,000 多字,并成功印刷了汉字圣经。
因此,可说是西方人克服了铸造汉字字模的困难,如成本、人力等,并以铅代铜,才逐渐让活字印刷在中国盛行。活字印刷的发明,也取代了原本的手抄本或雕版印刷,让书本得以大量印刷。
图片来源:5068网
3. 马来西亚活字印刷点滴
马来西亚的活字印刷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马来西亚的活字印刷业蓬勃于 1960~1970 年代,是当时传达资讯的重要技术。随着科技发达及便利,打字机、电脑科技、电子印刷的出现后,过程繁琐的活字印刷逐渐被淘汰,走入了历史。2010 年,活字印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便如此,马来西亚依旧有部分古老的印刷局保存着当年活字印刷所使用的铅字,并极力保存这些承载历史的工具。
比如,于 1916 年成立,在霹雳金宝立足了百年,2016 年正式结束的冠英印务局。庆幸的是,里头的印刷用具被捐献至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让这些见证日战时期的印刷器具得以保存,且供外人有机会感受这些铅字烙印。
图片来源:中国报
再来,是 1928 年创办,于 2006 年停业的苏炳衡印务局。这是新山传统活字印刷的老字号,其后代完好地保存印务局里的机器和成千上万的铅字字粒。除了中文铅字,配合各族群需要,苏炳衡印务局也有淡米尔文、爪夷文字粒,可说是弥足珍贵,也是字模大小、语言收藏得比较完整的印务局。
为了让活字印刷得以重生,再现光辉,苏炳衡印务局与民间组织推行复兴计划,出版了 300 多页的《苏炳衡印务局·活字印刷》。
图片来源:苏炳衡印务局 · 活字印刷脸书
1938 年建立的马六甲洛阳印务局(The Royal Press),也经历过订单接不完、印刷机器不停歇的辉煌时刻。他们曾经印制的酒类标签、1950 年代土生华人的日历、巴士票根等等,都娓娓诉说过往的辉煌与日常。
除了中文,里头也收集了罗马文、阿拉伯语、淡米尔文等活字印刷的铅字。第三代继承人余孙伟也有保留这些文物的想法,目前正在维修中,并预计明年会开馆。若想要得知最新详情,大家可关注洛阳印务局脸书专页。
图片来源:洛阳印务局脸书
活字印刷是印刷史上伟大的发明,也是先辈智慧的结晶。走过光辉岁月的活字印刷,始终敌不过发展洪流,但作为一个载体,它承载了历史发展的点点滴滴。至今,不少国内外组织正复兴及保存活字印刷,让后人得以认识这古老技艺的美。
Featured image:国际时报
Limitations of AI Translation Tools ≫